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回族的风俗习惯(饺子为什么叫娇耳)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10日 06:53 浏览: 92

说饺子,忆“娇耳”

回族的风俗习惯(饺子为什么叫娇耳)-第1张图片

萧风携寒来,冬至将至,吃饺子的特别日子,快到了。

在寒冬说起饺子,自然地便想起“祛寒娇耳汤”的故事。我们熟知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在任期间,他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后来,一场大规模的伤寒病席卷全国各地。很多贫苦百姓无力抵御饥寒,耳朵都被冻烂了。心系百姓的张仲景毅然舍去太守之职,一心治病救人。

他将羊肉、辣椒及许多祛寒药材一起放在锅里熬煮,煮好之后,将这些东西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东西,称其为“娇耳”。他把这些“小耳朵”连同煮好的汤一起分给病人们食用,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原本被冻得惨不忍睹的耳朵均恢复如初。

后来新年时,为了同时庆祝烂耳康复,人们便模仿“娇耳”的样子制作年食,在年初一早上吃。此外,每年的冬至,为了纪念兼具仁心与医德的张仲景,人们都会自己做“娇耳”吃。慢慢地,“娇耳”也有了饺耳、饺子、扁食等名字。

今天的饺子,样子有了变化,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不再是近两千年前的“娇耳”。但“娇耳”的传说,依然会回响在每个冬至。

回族的年三十儿,包饺子封小人口

回族的风俗习惯(饺子为什么叫娇耳)-第2张图片

饺子是北方很多民族的代表性年食,除夕,全家合力包饺子,在新年钟声响起前后吃,寓意着“更岁交子”。在辞旧迎新之时吃饺子,意为庆祝新年的来临。

于回族而言,最为盛大隆重的节日是开斋节,但一些地区的回族同胞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年三十,回族并没有什么迎接新年的特别仪式,不贴春联,也不放鞭炮,只是全家人会一起包饺子。

回民在年三十包饺子,不只是简单的包饺子,其背后有深意。在回民的概念里,年三十包饺子,意味着将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

饺子有多种包法,不同包法对应着不同的样子,常见的就有三角饺、月牙饺、锁边饺、元宝饺、葵花饺、蛤蜊饺等。但不管怎么包,最后都是要将饺皮捏合起来,封住口,以免内馅外漏,影响观感和食感。

包饺子的最后一步,封口,用来寓意“封小人之口”,着实形象。

平日搬弄是非的小人,谁不讨厌呢?遇到这种人时,心想能将他的嘴封上就好了,但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回族通过包饺子的方式来寄寓封小人口之意,希望新的一年远离是非,何尝不是朴实的新年愿望呢?远是非则事更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象征着远离是非的同时,饺子这一美食也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年味。因而,回族在年三十包饺子的习俗,自是有其意义的。虽然其起源和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