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黉门是什么意思(儒学集大成者是什么意思)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06:55 浏览: 82

古泗城的历史遗迹

今泗县城区东西长约2里多,建筑形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东西门之间的老街集中了全县最主要的商店、旅馆、饭店和影剧院。行人熙攘。此街北侧又有一条同方向的大街紧邻,现已罪作穿过城区的干线公路,其路就是原来穿城而过的古汴河,地面明显低于两侧,形成相对高差约3米多。据文献记载:“汴水由虞姬墓经阴陵、鹿鸣二山入州境,穿城东注。西关外为西汴河,东关外为东汴河。”“城内汴河一道,穿泮河而东,长二百八十丈。万历四十四年······以城内古汴河道淤塞,城外水冲反跳,乃于水口筑石坝以截其流,开通东、西水关,浚深内河,旧河道凿泮池,使河口往来无滞。由是潼、汴二水之赴于虹者,会城西,穿城东,出东水关南绕,复迤逦而西注,始旋转而东流。

这条低于城内地面的行车干道就是当年汴河的遗址。经县文管会同志指引,找到了它的西端-西水关旧址,砖砌券拱式水门宽3米,拱顶离地面2米,门内水道已为砖填塞。今泗县城的老街当年可能是汴河的南堤,沿河形成市街,商业集中的传统迄今不改,还保存着“牛市巷”之类具有商业功能含义的地名。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会馆也邻街选址兴建。城内汴河北岸依次集中着州县衙署、文庙、城隍庙等行政职能机构和受官府政权直接管理的科考、祀典场所。

黉门是什么意思(儒学集大成者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在县城的南门、花园井的西北,旧有“山西会馆”。是清代山西省在泗州的客商所建,规模颇大,现在仅存大殿三间。后为县教委及县剧团宿舍所在地。

大殿中祀关羽。因关羽是山西人,故各地山西会馆多尊奉之。大厅有“汉鼎”,此可引申理想“汉末三国鼎立”之寓意。鼎,原为古代烹饪之器,亦为国家的重器,联曰:“香满一炉思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

“大厅”在大殿后,是会馆的第二进厅堂。是会客、议事、同乡聚会之所。大厅联:“同是宦游人,泗水云山权作客;应知故乡事,晋阳风物近如何。”

山西人离家在外,到处漂泊,浮萍无垠,行踪不定,桑梓情谊,常聚会馆。联曰:“离乡背井别三晋,谁无故土之思,重梓谊,常来会馆;营利经商临泗水,总为谋生之计,感萍踪,早买归舟。”

花园井,是泗县一口有着传奇色彩的老井,年代已无从考证了,位于泗城中心偏南,曾为古城虹乡一景,井水清澈如鉴,每至月夜,一轮明月悄然潜入井中,令人心旷神怡。夏季市民围坐井边纳凉,畅叙家常,十分惬意。水井列于十字堤岸口,沿堤杨柳成行、偶露亭榭,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约三千平方米见方的池塘,水清见底。夏日垂柳依依,莲花怒放,各种鱼儿游戏其间人们一边观赏、一边喂食。在花园井东水塘堤岸,旧有亭”,是1937年专员兼县长李松风出资所建。李松风,江西南昌人,到比利时留学。归国后,任国民政府内政部警政司司长。抗战爆发后,出任安徽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和安徽第六区保安司令,并兼任泗县县长。

李松风作亭联:“来往行人,须爱护、沿堤杨柳。春秋佳日、莫辜负、此地风光。”亭早已毁,

亭棚:“松直朋皆明;风清水不波。”其址后来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已填平建酒厂,后改建泗州商城,花园井则被水泥封上,并址还在,西边的池塘建了水上商场。花园井自此化为占城人们心中美好而又遗憾的记忆。

过去县政府内有“省六区专署办公厅”,全称是“安徽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办公厅”。说当时专员例兼县长,故专署和县政府设在一起。而当时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933年至1937年)初任当时第六区行政监察专员,叫鲁佩璋,(鲁大麻子)是李松风的前任。鲁佩璋,和县人,累官至国民政府财政部政务次长。他于专员任内,编修《泗县志略》一册,疏浚新河,港河、石梁河、北潼河、南潼河。肃民风陋习;为公署作联:“先求诸已,

已求诸人;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以此进退,其庶几乎。”

在县城南门(永泰门)内偏东,旧有一个“太(泰)山庙”,它就在东岳庙的西北,夹于三公祠(东)和尚书祠(西)之间。民国后渐废,曾在内开办过学校。今原建筑已不存,现为泗州菜场所在地。

此庙所祀的泰山神,亦称“泰山府君”,相传他是地下之主。自魏晋以来,道家传说人死后魂魄皆归泰山。庙联:“府君保赤子;善士重丹忱。”还有长联:费除无限机谋,谋事谋权,到头来,只落得一双空手;用尽多般巧诈,诈名诈利,临死时,何曾带半点随身。

在县城南门(永泰门)内偏东、泰山庙北。旧有“夏邱书院”。夏邱、虹县古名、汉置、唐废,即今泗县城。东魏时夏邱县故城在现城东,因而以之名夏邱书院。原建筑已不存。后为泗县中学所在地。

大门联:“夏屋同歌,风晨月夕;邱民共悦,讲艺谈经。”(古时称“夏屋”为“大屋”。“邱民”,即丘民(清代避孔子之名讳,因改用“邱”)。典出《孟子·尽心》,众民也。犹言乡民、邑民、国民。)

“夏邱书院”内文昌楼联:“司文天上星辰气,降福寰中孝友人。”“主善为师,学遵规矩;在天成象,焕出文章。”

“夏邱书院”内聚星堂,在大门后,文昌楼前,为书院第一进厅堂,也是书院的主建筑。星,指德星(指景星、岁星等),比喻贤士。堂联:“万卷精微,包罗胸次;三春红紫,烂漫人间”、“勤学登堂,书镜照千古;精思伏案,笔花开四时。”提到这“夏邱书院”,自然要说起泗县城“文庙”。它就在城内正中偏北,大北门(迎恩门)和小北门之间,原州衙东侧,始建于清初。

文庙亦称学宫,旧时为虹祭祀孔子、文人聚会和讲学之地,也是虹城中心唯一的儒学圣地。据记载:文庙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所建,占地17亩,在虹(泗县)城内正中偏北,原有万仞宫墙、大成坊、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戟门,东西厢、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儒学署”等古代建筑群。历经各时期战乱被毁、幸存无几,“文革”期间又遭破坏,现仅存“大成殿”一座。

改革开放后“大成殿”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及修缮。

现在的“大成殿”飞糖斗拱,壮观赶秀,长21米,宽12米,面积252平方米。砖木结构,殿房由八棵廊柱顶起,殿墙四周内嵌18棵廊柱。据大成殿内脊梁所书,“大成殿”是清雍正四年(1726年)所建、《泗虹合志》载:“嘉庆九年(1804年)修”,殿内二梁所书,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距今已280余年。大成殿脊高13米,上盖九脊单檐,面阔五间共21米,进深五间九檩12米。重梁起架,梁木柱直径0.40米,柱础为青石,直径0.66米,方坐0.75x0.75.灰瓦覆顶红砖砌墙,滚龙背,两端龙头昂伸,斗拱为一斗三升,四角外翘,瑞兽悬坐,前壁为透花木棂门,格窗,整殿完好。

忆史:大成殿是文庙正殿,殿联:“德大千秋而祀;名成百世之师”、“高深莫赞圣贤德;广大无疆礼义门。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从祀。殿内后墙正中四尺高的神台上,置精作木质神龛,正中端坐孔子像,像前立一灵牌,金字书写“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两旁陪有颜、曾、思、孟四牌位。神龛的两侧置有铁铸兽樽二尊,神龛前挂有锦帐,借以遮尘。殿廊正中高悬着康熙二十四年御书“万世师表”的匾额。殿内存四尊石碑。大成殿东西,各有梁楣题:东曰“金声”、西曰“玉振”,取其“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之义。

檐下月台,(在古时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月台是该建筑物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由于此类平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高0.7米,宽0.8米,南台宽4米,踏步台正中镶有雕刻精细的青石龙图案宽1.2米。双边各宽1.8米,六级,四周绕以青石雕栏,上面有莲花纹饰。

大成殿、东、西两厢为东庑、西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大成殿南为戟门、门前立戟,以示庄严。戟门,又称仪门、至圣门。大门联:“道德文章归泗水;诗书礼乐重虹乡。”

屋顶为十字歌山顶、面开三间,中间为大门,两边对称各有一配室,供祭祀大典用,文武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之用。在过去,门的两侧陈列兵器,武官须将兵器放下才能进入孔庙祭拜孔子。

戟门东是名宦祠,以纪念古虹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官员。

戟门西是乡贤祠,纪念历史上虹籍有名望的人士。

戟门前凿有泮池以泮水桥相通东西各半,州县礼仪建制。在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

为古时学宫之桥。

泮池南的这座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建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建制为三扇门。每个门的门额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道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工作人员出入的。

棂星门前为义路,东设礼门,西设义门,东西走向。只有君子才能从这条大路行走。官员、礼士走义路过礼门必须整理仪容仪表且行至下马牌前,下马下轿。门两侧分别竖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

棂星门东设儒学署,清,州县级的教育行政机构叫“儒学署”,设于文庙内。署设教谕、训导,皆为虹教育长官,其职责除管理虹文武生员外,还兼任奉祀官。每逢生员秀才去进京赶考,乡老荐贤于朝廷,中“科举”“拔贡”者,文庙就打开双“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按礼引导新科拔贡穿“棂星门”,踏上铺红地毽,“洋池月宫桥”,直由“大成门”(载门)平日不开的中门选人文庙庭院,由“丹墀”、(指的是皇帝宝座前面的台阶,红颜色的,所以称为丹墀。一般泛指台阶及带有台阶的平台)“月台”躬身进入“大成殿”,去向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行大礼。又转到东面“儒学教谕署”去向厅尊、教谕、老师行谢师礼。

“儒学署”在学宫文庙之右。在虹城状元街西,开设“儒学教谕署”和儒学训导署。整个“儒学教谕署”全院宽为文庙一半,呈竖长方形。右连“学宫”、“学舍”。合“左庙”、“右学”之制。从学宫“两黉门”可进入“泮池”、“泮水桥”,;从(戟门)入内院的“东庑”、“西庑”、“御路”、“月台”、“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尊经阁”。“儒学教谕署”是教育管理机构,相当于京城的“国子监。

清代设“儒学署”,配学正、训导,主持儒学事务、春秋两季的祭祀典礼。(每年二月和八月上旬为祭孔日,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农历二月十八卒。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聚大成殿祭孔。)

清朝定制,泗州州生、附生原额20名,同治二年加额2名,廪生额30名,增生额30名,贡生岁额,3年两贡,武生额原为15名,同治四年(1865)加额两名。清代末期光绪二年至三十年,泗虹中进士16名,中举人7名,中武举人6名。儒学教谕署东侧设有考场考棚,前为状元街,聚集旧虹文人雅士斗学唱词居所。

棂星门西设土地祠及裕国足民,(州基仓础)出处: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礼门义路前为大成坊,面南高约9米,宽约20米,木体石基,记录雍正四年(1726年)前虹史墨客,五十年后(1777年)改虹为泗州。(1680年)古泗州没于洪泽湖底,迁虹为泗州。

大成坊南为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万仞宫墙得名于孔子的学生子贡之语:“百官之富。”意思是说孔子家的围墙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的话,就看不到里面建筑的宏伟和壮观。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

万仞宫墙坐落在古汴河南50米处,此处汴河向南成半月型回湾。“黉学”即在此处(古汴河即隋唐大运河也称通济渠)由西向东架有,彰善桥,(约原武装部门前),太平桥(约现在中岗亭处),三思桥(约现在文庙商城西南十字路口),文渊桥(约现在移动公司与二小门前处),旌德桥(约现在水利局及联通公司十字路口)

明伦堂在大成殿北: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对庙学合一的中国古代来说,各地的文庙不仅是祭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也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当地的学子大多数都会在其中学习。而明伦堂作为“明人伦”的讲学厅,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社会精英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而又神圣的讲堂。士人们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过科举能登上朝堂,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崇圣祠原称启圣祠,崇圣祠联:“冠冕百王尊至圣;宫墙万仞敬先师。”主祭孔子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先为王爵并予入祀制,才更名为崇圣祠。

“尊经阁”即是藏书阁,在崇圣祀奉后,为此庙之第四进,也就是最后一进房屋。为收藏儒家典籍之处,故名。阁联:“书著春秋,远矣斯文之统;道参天地,大哉至圣之功。”

北临虹墙御兵道,西临小北关城门,东近大北关主城门,迎恩门。文庙西侧,建筑

州署衙门,在县城西北隅,小北门内偏东,均已不存。头门前设黑壁、左右各有木制牌坊、左书:“襟濉带泗,右书:跨汴枕淮。”(濉,濉水,亦称濉河。泗,泗水。汴,汴河。

淮,淮河。)

大堂联:“官须念洪泽;政不在多言。”洪泽之意,洪大之恩泽。又泗州临近洪泽湖,常受水害,原州城即被其吞没。洪泽在这里,显然作一语之双关。

同样,在县城西北隅之小北门内,旧有城隍庙。民国后渐废。现已不存,现址为原县人民武装部。

大门联:“是非结果无差,尔欲欺心神不许;善恶到头有报,汝能昧己我难瞒。”

黉门是什么意思(儒学集大成者是什么意思)-第2张图片

大殿联:“莫糊涂磕磕头去;须仔细问问心来”;“凭他盖世

英雄,进门来,神飞气沮;任你泼天威势,到此处。胆丧魂消”。“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无天理,半夜三更,须防我,铁链钢叉。”

后殿联:“德之不修,吾以汝为死矣;过而无改,子亦来见我乎”。“为善为良,两条道路由人走;降灾降福,一定权衡在我操”。“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骗我;想下!俺这里轻饶那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在县城东南隅,旧还有“龙王庙”、“东岳庙”与“魁星阁”。

龙王庙,在东岳庙东侧。原有正殿三间,祀龙神,今已不存。庙联:“恺泽长流孚众望;恩膏广被感神灵。”“龙游四海济群生,功堪配地;王视八方降甘露,德可参天。”

东岳庙,在龙王庙的西侧,原名慈度庵。清代光绪中期,始改建之、今已不存。庙联:“处暗室之中,良自良,奸自奸,善恶了然方寸:到仙宫之下,赏则赏,罚则罚,权衡不错分毫。”“勿操暗剑伤人,纵然机巧百般,结局时,难逃阴律;须掌明灯对己,任是穷愁千集,到头处,自得休征。”

魁星阁,在城之东角城墙上。原为两层望楼形式,登临可俯瞰全城,1927年毁圮。阁联:“书史不消磨,毓亿万人灵秀;星辰动寥廓,耀千百世文明。”

魁星图像手中有巨笔。北斗星有柄杓。北斗七星,四星象斗,三星象杓(即柄)。联曰:“巨笔点三台,斗柄光芒辉泗水;神灵周六合,文星灿烂耀虹乡。”

其实,泗县城内旧时还有“灶君庙”、“财神庙”和“释迦寺”。只不过唯有“释加寺”仅存一殿。

灶神庙,在县城大北门(迎恩门)内东侧,紧依城墙脚下,夹于普济院(西)和延福庵(东)之间,祀灶神。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老灶君等。据说是天上玉皇大帝特委于各家各户,专司善恶情况的神,是一家的“司命主”。他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善恶情况,作为天帝奖惩的依据。所以旧时每家灶头都有供奉灶神之处,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要举行送他上天的“送灶”祭祀,家主亲临祝祷,要他“上天奏好事”,多说好话,不说坏话,以便上天赐福全家。到了除夕五更(实际已是新年正月初一凌晨),又要举行接他回来的“接灶”仪式,要他“下地保平安”。这种送、接祭祀统称之为“祭灶各地的接、送时间虽略有先后,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此庙民国后渐废,今已改建为民宅。

大门联:“德能司火;言可达天。”

正殿联:“位列万家尊,寻光常守司烟火;神为五祀首,正气直通奏玉皇。”

财神庙,在县城东门(永济门)外。祀财神。财神纯属虚拟人物,据说叫赵公明,手执钢鞭,身骑黑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黑虎玄坛。见《封神演义》和《三教搜神大全》。庙早废,今已不存。庙联:“四海财通沾吉庆,万民宝锡获盈丰。”“铁面扬威能点铁;金鞭耀武自堆金。”“世道太炎凉,谁请雪中送炭;仙人好热闹,只知锦上添花。”“富若可求,应念生财有大道;得而不费,便知造物无尽藏。”

释加寺,在县城东门(永济门)内南侧城墙脚下。俗称“大寺”。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有大殿两重,藏经楼一座。寺内原有银彀树、罗汉石、九欹松、琵琶井、白莲溪、香水桥、透亮碑、皂角树等胜景。现仅存大殿一座,皂角树一株。曾为城关粮站所在地。1981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联:“南国千年寺;东林一喝声。”此寺又名东林寺。佛教禅宗诸弟子参见时,常用口喝,即张口叱咤,以示相互警醒之意。

大殿联:“法宇宏开,境寂闻天籁;天花散漫,心空转法轮。”又:“暮鼓晨钟,惊醒尘寰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藏经楼联:“八景聚奇观,远控淮沱成宝地;万函留秘典,永资龙象衍真诠。”

据说,在县城东门(永济门)内琵琶井,旧有“泗虹公园”。东靠城墙,北邻释迦寺。亦名“虹乡公园”。现已荒芜,园内建筑均已不存。

大门联:“泗水仁风及花木;虹乡化日耀园林。”而乐轩,在园内偏东,为一列五间堂室。轩联:“入室多明倚窗而坐;开轩有喜,对客乐言。”

凉亭联:“茅庵四五座,凉凉歇歇;游客两三人,止止行行。”另版:“一两座茅庵,凉凉歇歇;三五条花径,止止行行。”旧时在县城西关外小街西头,泗(县)灵(璧)公路南侧,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吴氏节孝坊”。坊额曰“朱应元之妻吴氏节孝坊”。坊于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孝坊联:“望夫隔水涯,一片丹心化作石;事亲罹苦境,两行血泪滴成冰。”撰者张启藩,本县城人,字星垣。清代光绪进士,曾任陕西榆林府知府。

据说旧时的“众善桥”,就在州城(今县城)西门(永丰门)外。原为石桥,现已不存。桥联:“桥使客商阴德厚;路通车马颂声宏。”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