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吕氏春秋全文翻译(《吕氏春秋》介绍)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4日 12:47 浏览: 17

技法解读

1.对称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2.语境推断法

一是

短语语境

,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比如说“

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

句子语境

,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文言文阅读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

寿

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可以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

上下文语境

,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如“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

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解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推断法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也都有帮助。

3.语法推断法(位置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

划分句子成分法

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涛微茫

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

张仪”(谓语,信任)

(2)

看搭配

“辍耕

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

炊爨”,原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4.邻字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近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如“前代圣君,博思咨

”(《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如“

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意为“善”。这种邻字推断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2016年高考全国丙卷译句“又谓珪刚直忠

,当起用”中“谠”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忠”字推断出“忠实”之义。

5.字形推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

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6.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有课本联想推断法和成语联想推断法两种。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习题演练

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标红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

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

答:

【答案】

诛:讨伐。

【推断过程】

“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是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2.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段中标红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答:

【答案】

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过程】

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鲁莽、空有勇力”。

3.利用语法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标红词的意思。

(1)据崤函之

,拥雍州之地。

【答案】

险固的地方

(2)若

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

使……灭亡

(3)吾得

事之。

【答案】

像对待兄长一样

(4)且夫我尝闻

仲尼之闻而

伯夷之义者。

【答案】

认为……少;认为……轻,轻视

4.请利用邻字推断法解释下列句中标红字的意思。

(1)虽蒙宽

,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

【答案】

与“宽”同义,宽恕

(2)百姓怨

而河内叛矣。(《过秦论》)

【答案】

与“怨”同义,怨恨

(3)过蒙拔

,宠命优渥。(《陈情表》)

【答案】

与“拔”同义,提拔

(4)议

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

【答案】

与“乱”反义,安定

(5)消

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答案】

与“消”反义,生长

(6)况

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答案】

与“短”反义,长

(7)今主上幼

,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

【答案】

与“幼”同义,年幼

(8)益

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周维城传》)

【答案】

与“弛”同义,放纵

(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

劾之。(《颜氏家训》)

【答案】

吕氏春秋全文翻译(《吕氏春秋》介绍)-第1张图片

与“劾”同义,检举、告发

5.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标红词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

庭柯以怡颜。

【答案】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

【答案】

田地

(3)生而

者不识日。

【答案】

眼盲

(4)平民虽平价不能

【答案】

买进粮食

6.利用成语联想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标红词的意思。

(1)匪来贸丝,来

我谋。

【答案】

接近、到。联想成语“若即若离”

(2)腥臊并御,芳不得

兮。

【答案】

迫近、接近。联想成语“日薄西山”

(3)每

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答案】

寻找、寻求。联想成语“求全责备”

7.请解释下列句中标红词的意思,如是推断,请说明其推断方法。

(1)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

俗也。

答:

【答案】

拔:超出。

【推断过程】

吕氏春秋全文翻译(《吕氏春秋》介绍)-第2张图片

可以用语境推断法,也可用联想推断法:一可联想课文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二可联想成语“出类拔萃”。

(2)汲桑(人名)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指传主苟晞)为前锋。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晞将至,桑众大震,弃栅宵遁,

城固守。(《晋书·苟晞传》)

答:

【答案】

婴:环绕。

【推断过程】

可以用联想推断法,如《陈情表》中“夙婴疾病”;也可用语境推断法,汲桑先是城外为栅自守,接着弃栅“婴城固守”,推知是“环绕”城而守。

TAGS:
最新留言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