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国玉玺有很多历史故事,有人说是由蓝田玉雕琢而成,有人说是由和氏璧雕琢而成。《后汉书》和《玉玺谱》中记载传国玉玺是由蓝田玉制成。如《玉玺谱》记载:“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在北魏崔浩的《汉纪音义》中记载:“传国玺,是和氏璧作之。”自此之后,才有了传国玉玺由和氏璧雕成的说法。虽然在著作时间上来讲,蓝田玉的说法更加可靠,但源于和氏璧的说法显然更加流行于后世。
和氏璧形状
毕竟和氏璧和传国玉玺都是历史中重要的文物,两者连在一起,使玉玺更加具备了传奇的色彩。我们就说说这种流行的说法:《韩非子》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最早和氏璧是在楚国被发现并简单雕刻为一块玉璞。后来楚国为了与赵国联姻把和氏璧送给了赵国。和氏璧在赵国还有过“完璧归赵”的典故,秦国的秦昭襄王觊觎和氏璧但并没有得逞。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把这块宝玉收入囊中。秦始皇令人把和氏璧雕琢成玉玺永传后世,这件传国玉玺就成为了历代帝王的争夺焦点。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边为五条缠绕的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代表了皇帝顺应天命,黎民长寿、国运昌盛的含义。
一、传国玺之名始于汉代
玺这一字早在周朝便已出现,到了秦朝才有了玺和印的区分。当时把皇帝用的印叫做玺,臣子和百姓用的才被称作印。汉代蔡邕在其编写的《独断》中说:“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战国时期就有苏秦挂六国相印率兵抵抗秦国的历史。
秦始皇把传国玉玺当做帝王的象征,再加上秦始皇是封建时期的第一位皇帝,因此此后的皇帝往往以有没有传国玉玺而判定是否为正统的条件。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并把传国玉玺献给刘邦。《汉书·元后传》记载:“初 , 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积道 , 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 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授,号日传国玺 。”
子婴向刘邦献上传国玉玺
也就是说,最初并没有传国玉玺的称呼,该玉玺自汉高祖时期才被称为传国玺。传国玺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为历代统治首视为至宝神器,围绕它有着一系列传奇般的政权更迭。西汉时期,传国玺一直作为皇帝的御用印章。直到王莽篡位时,逼迫元后交出玉玺,元后不肯交出,被逼无奈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摔掉了玉玺的一个角。
二、传国玉玺在历史中的沉浮
相传王莽得到玉玺后用黄金补上了缺失的一角,因此,传国玉玺也是最早的“金镶玉”。新朝灭亡,王莽被杀后,传国玉玺又经校尉公宾、绿林军将领张松、更始帝刘玄、赤眉军刘盆子后,落入光武帝刘秀手中。至此,传国玉玺又成为东汉历任皇帝的信物。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传国玉玺在汉少帝出宫避难时不幸遗失,后被孙坚发现。后孙策将玉玺献给袁术获得三千兵马的支援,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被曹操所得。玉玺从曹魏政权过渡到司马氏的西晋政权,经十六国战乱后丢失,后又重归司马家。
玉玺
在南北朝,玉玺历经宋、齐、梁、陈的政权更迭,在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落入隋宫。隋朝灭亡后,玉玺被萧太后携带着逃往漠北突厥的领地。在唐代初期唐高祖和唐太宗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唐太宗命人刻了“定命宝”、“传国宝”作为替代品,但却是李渊和李世民两人共同的遗憾。
直到公元630年,李靖奉命讨伐突厥得胜后,玉玺才重新回归唐朝。唐末,天下再次烽烟四起,朱温夺取传国玺,建立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消灭后梁,得到传国玉玺后建立后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后,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三、宋代之后偶有传国玉玺的消息,但难辨真假
传国玺在后唐失踪之后,后代也有过它的消息,但这些消息令人难辨真伪,且假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后代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自后唐废帝李从珂自焚之后,玉玺便彻底失踪。该说法也是比较主流的一种态度,因为唐末之后虽有传国玉玺的零散消息,但消息比较扑朔迷离,大多经不起考证。
第二种说法: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虏时丢失。该种说法被后人考证为,蔡京等人为了欺骗皇帝而伪造的印玺。
靖康之耻
第三种说法:元代皇室有过关于传国玉玺的记录,玉玺是在元顺帝手中丢失的。
北宋哲宗时期,有农夫在田中发现一块玉玺,交给官府后,玉玺被送往朝廷。经十三位学士鉴定后一致认为这块玉玺就是秦始皇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但当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怀疑它的真实性。不过,假设这块玉玺是假的,皇帝也可能为了加强统治将其当做真的使用。靖康之耻后,这块玉玺同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掳走,至此下落不明。
据说,元顺帝代入沙漠的玉玺,被金太宗皇太极所得,因此才把国号从“金”改为“清”。但清朝一共藏有39方玉玺,乾隆皇帝认为其中的传国玉玺为赝品,这方印玺应该也是伪造的。
四、传国玉玺和朝代兴衰并无关联,仁政才是国家长盛不衰的保障
传国玉玺作为“君权神授,正统合法”的象征,历代帝王无不想把其收为己有,他们认为得到了传国玉玺就说明了自己有帝王之相,“受命于天”。失去了传国玉玺就说明朝代“期数已尽”,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大遗憾中第一件就是没有找到传国玉玺,但有没有玉玺对于朝代的兴衰并没有任何影响。
玉玺
但传国玉玺历经数十个政权或者军阀势力,除了汉代和唐代统治超过百年之外,其他朝代都极其短暂,得到了传国玉玺也并没有“既寿永昌”。而此后的宋、明、清并无确凿掌控传国玉玺的记载和证据,也都成为了影响力大、统治时间长的大朝代。
因此,传国玉玺更多的是历史意义,而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通过仁政、法治、与时俱进的社会制度才是国家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
参考资料:
1.《玉玺谱》
2.《汉纪音义》
3.《韩非子》
4.《独断》
5.《汉书·元后传》
- 最新留言
-
- 内容很有深度!http://v8lf.desaypower.com.cn/
- 楼上的别说的那么悲观好吧!http://282.desaypower.com.cn/
- 有钱、有房、有车,人人都想!http://1wo.zoneby-ep.cn/
- 看帖回帖一条路!http://vp0.zoneby-ep.cn/
- 刚看见一个妹子,很漂亮!http://jzgz4.zoneby-ep.cn/
- 支持一下,下面的保持队形!http://3bi.net/post/2705.html/
- 感谢楼主的推荐!http://3bi.net/post/2705.html/
- 我只看看不说话。。。http://3bi.net/post/2705.html/
- 祖国尚未统一,我却天天灌水,好内疚!http://3bi.net/post/2705.html/
- 楼主说的我也略懂!http://kp1.xmhmzx.com.cn/
- 文章归档
-
- 2025年5月 (106)
- 2025年4月 (371)
- 2025年3月 (377)
- 2025年2月 (338)
- 2025年1月 (389)
- 2024年12月 (374)
- 2024年11月 (361)
- 2024年10月 (374)
- 2024年9月 (360)
- 2024年8月 (381)
- 2024年7月 (388)
- 2024年6月 (370)
- 2024年5月 (372)
- 2024年4月 (363)
- 2024年3月 (375)
- 2024年2月 (355)
- 2024年1月 (394)
- 2023年12月 (376)
- 2023年11月 (366)
- 2023年10月 (711)
- 2023年9月 (2758)
- 2023年8月 (2837)
- 2023年7月 (2637)
- 2023年6月 (2433)
- 2023年5月 (3416)
- 2023年4月 (3248)
- 2023年3月 (3478)
- 2023年2月 (3105)
- 2023年1月 (3491)
- 2022年12月 (3470)
- 2022年11月 (2403)
- 2022年10月 (2253)
- 2022年9月 (1263)
- 2022年8月 (1298)
- 2022年7月 (1495)
- 2022年6月 (1954)
- 2022年5月 (2930)
- 2022年4月 (2604)
- 2022年3月 (1050)
- 2022年1月 (2774)
- 2021年12月 (2199)
- 2021年11月 (2905)
- 2021年10月 (1319)
- 2021年9月 (1822)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