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家长必读)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08日 18:32 浏览: 10

关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我一直不太称职,过去过多的忙工作了,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以至于大宝的小学基本上是顺其自然过来的。

去年大宝六年级上学期的寒假,我发现身边不少孩子都在考奥数,可以作为一块进入好中学的敲门砖。于是我也给大宝报了一个线上的奥数培训课,带着他一起做奥数练习题。可是奥数题比学校课堂上的难,孩子不愿意做,我只能用高压手段逼着他做。就这样,我们的亲子关系也破裂了,以至于孩子都不愿意跟我在一个屋子里学习。

当时儿子被我贴上了不爱动脑子、没有自驱力、不专注、懒散等等这些负面标签,于是我就开始看各种亲子教育的书,试图寻找“解救”儿子的解决方案。

我从《自驱型成长》、《唤醒孩子的自律》、《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成长型思维》读到《考试脑科学》等等,这一年下来我读了不下10本相关书籍,直到读到《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的时候忽然有了打蛇找到“七寸”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提示我自己过去教育孩子的做法,踩进了四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给孩子贴标签,不理解特定阶段的孩子,忽视了亲子关系。父母只有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桥梁,才有机会对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第二大误区:我曾经通过“大喊大叫”和“权力之争”,试图让孩子听我的。然而,父母的核心责任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控制孩子。

第三大误区,对孩子积极正面的改进缺乏及时激励,吝啬口头表扬,有时候滥用物质奖励把奖励变成了贿赂。然而,正向激励对孩子的积极引导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第四大误区,虽然建立了纪律约束,却没有坚持执行,使得规则形同虚设,让孩子转了空子。然而,只有持续的纪律约束,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所以本周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做个知识缝合,加深印象。

叛逆的恶性循环圈

每个孩子降生到家庭中时,都是乖乖萌萌的小天使,当小宝宝哇哇大哭表达需求时,会让父母心生怜爱;当小宝宝发出清脆爽朗的咯咯笑声时,父母都会满心荡漾着幸福感。

但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有了“自我”概念的时候,他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这就是孩子“叛逆”的表现。父母希望孩子做正确的事,会不停对孩子说教:他们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是错误的,不能做,而孩子却要依然故我;他们还会告诉孩子一些事怎么做是对的,可是孩子却把这些话当做耳边风。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很是抓狂。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父母无法理解,他们凭着直觉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以牙还牙“的做法应对孩子的“叛逆”。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圈就产生了:孩子行为叛逆;父母不理解孩子,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父母和孩子陷入对抗状态,导致亲子关系变差;孩子拒绝听取父母的任何建议,变得更加叛逆;孩子的叛逆行为让家长更加沮丧,家长表现的越沮丧,又会使得孩子更叛逆。

孩子叛逆的恶性循环

我看过一期“金牌调解”的节目,内容是调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亲子矛盾:青春期的女儿无理取闹往父亲身上扔臭袜子,父亲对应对方法竟然简单粗暴到直接把臭袜子塞进了女儿的嘴里。

这样的教育后果是给女儿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女儿长大后也变得非常暴力,会对父母拳脚交加,一家人只有上“金牌调解”解决问题。

我不知道最终“金牌调解”的电视节目是否真的解决了这家人的问题,但是我想家庭教育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只有父母自己。

在父母与“叛逆”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说平等的,但是绝对不是对等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样子,因为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叛逆。

如果拿个录音机把你和孩子的对话录下来,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对孩子说的话中充满了命令、斥责,很不中听。

比如一个月以前孩子起床后我会说他:早上起来赶紧听听力呀,磨磨蹭蹭地在干啥?

而孩子通常会嫌恶地回应我一句:就不!

父母和孩子是帮扶者和被帮扶对象之间的关系,父母绝不能把自己降到与孩子同一个层次看待问题。叛逆孩子的情感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不合理行为,而父母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确保能够控制好局面。

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的关键任务:一是让自己和孩子冷静下来;二是解决问题。

亲子关系是第一重要的

确保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第一要事,所以要理解和接纳孩子

孩子表面上的“叛逆”行为可能是因为孩子遇到了各种问题,可能是生理上的病痛、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无助,实际上孩子自己内心处于挣扎状态。

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摆脱“叛逆”的困境;而父母能够帮到孩子的唯一桥梁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父母理解和接纳孩子才能确保维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所以父母要敞开心扉多倾听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找到孩子“叛逆”的原因,才能有机会和孩子互动解决问题。

倾听孩子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认真倾听孩子,要做到对孩子有同理心,倾听孩子说话时不随便建议、不评论、不打断、不忽视。

第二个层次是耐心倾听孩子,即便是孩子发泄负面情绪也要耐心倾听,不被孩子的坏情绪感染。因为我们要知道孩子情绪不成熟、自控力不足,并且需要我们的关爱和理解。我们要做的是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与孩子发生冲突。

即便是你发现自己短时间无法帮孩子纠正他的“叛逆”行为,你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确保你们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来日方长,只要你和孩子之间的桥梁是通的,你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他的问题。

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贴标签、负面评价,哪怕只是内心的,这会让你陷入消极情绪的困境,很难再从理解和宽容的角度对待叛逆的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多想孩子的积极一面,这一面才是孩子的主旋律,令人气恼的这一段仅仅孩子成长阶段的一个小插曲。

“大喊大叫”是加重孩子“叛逆”问题的第一大坑

当孩子的“叛逆”行为让人抓狂的时候,父母不自觉的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然后叛逆的孩子也针锋相对的“大喊大叫”,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大喊大叫”是人们遇到冲突时的本能反应,因为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泄情绪。

然而,“大喊大叫”只会让家庭的紧张气氛升级,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产生更多更强的叛逆问题。

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家长必读)-第1张图片

因此,父母一定要从意识上坚决避免自己陷入“大喊大叫”的误区。

首先,父母必须要理解孩子有一个成长过程:在孩子成长的一定时间段孩子的情商不足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无法100%理智的做出正确应对各种情况的行为,而叛逆的孩子情商则尤其不足。孩子的叛逆行为只是孩子内心深处挣扎的表现,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基于这样的理解,父母对孩子就不仅仅是严格的要求了,而会多一层理解和关爱,父母也能更加心平气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不会动辄“大喊大叫”了。

其次,父母必须意识到,“大喊大叫”会造成亲子关系破裂的恶果,一旦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就不再把父母当作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安全对象。孩子甚至会产生对父母仇恨的情绪,变得更加逆反。

父母需要时刻察觉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帮孩子做好情绪和行为的教练,引导事情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父母首先要遵守一个重要原则:控制局面和解决问题。

控制局面包括: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随意羞辱、谩骂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避免让孩子的情绪失控。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父母控制局面的有效措施有:

1)提前列出问题大纲,遇到冲突时好有原则的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各种问题父母既要有原则又要懂得灵活变通,提前列出哪些问题重要、关系重大、必须讲原则,不容妥协;哪些问题是非原则性问题,可以照顾孩子的情绪,适当让步。

2)帮助孩子明确问题、明确指令:有时候叛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父母需要

向孩子详细地解释孩子的行为或反应对父母造成的影响,并且让孩子清晰明确的知道父母的期望什么。

3)

低声细语,用平静而温和的方法,给孩子尊重和安全感,更容易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父母常常以为大喊大叫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事实上你可以试试平静的走向孩子,盯着他的眼睛,停顿一下,温柔而坚定的说出你的要求,效果一定比大喊大叫要好。

现在我正在努力修炼,刻意察觉自己不经意的“大喊大叫”,大宝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我基本已经能够做到让大宝感受不到语言的不适了;而二宝是个敏感的孩子,只要我声音稍微放大了,他就会很生气。我正在努力调整自己,争取让二宝不再感觉我的语言伤害。

“权力之争”是加重孩子“叛逆”问题的第二大坑

出于本能,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权力之争”。

叛逆的孩子情感不成熟,一般会具有很强的无能感,他们希望通过权利争夺获取更多的操控权。

有时候,父母也有同样的无能感,所以父母才会和孩子一样陷入到权力争夺战之中。

然而,父母与叛逆孩子的权力争夺战中没有赢家,最终会落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在权力争夺战中,若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成功了,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会与父母越来越疏远,这就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就会逐渐关闭与父母的沟通之门。

若是父母输了,父母就在孩子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因而也会逐步失去了正面影响孩子的机会。

父母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操控孩子,父母要给孩子赋权,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父母学会了如何避免与叛逆孩子一争输赢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父母需要修炼的是:面对孩子的叛逆采用冷静而坚决的态度,不必自我防卫也不必反复说教。

如果父母在做出反应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就算被孩子激怒了,父母也需要尽量避免用敌对的言语或行为来回应孩子。父母要用冷静的、坚定的方式表达他的看法和信念,而不要用大喊大叫或威胁后果自负的方式来表达,孩子更可能会听父母的。

最近我也改变了自己原来那种最低情商父母的做法(说教、命令),放弃了和孩子的权力之争,明显感觉亲子关系好转了。

这周儿子竟然主动跑到我的书桌旁跟我一起学习,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要我在他学习的房间里,他就会感觉不自在。

对于儿子的学习习惯,我督促的不像以前那么急了,儿子的学习习惯反而变好了。

比如,以前儿子一起床我就会命令式的督促儿子听英语听力,可是他一直很逆反,于是我就不停的说他,说到他开始听写为止,可是他明显很应付。而现在,我每天会温和而坚定的告诉他早起要听写,如果他不听,我也不勉强,只是问他为什么,然后表示理解。没想到第二周开始,他就没有那么逆反了,听写次数就从一周一次增加到了一周四次。

强化孩子的积极转变

用给予奖励来加强孩子以后的行为,这样一个过程叫作“正强化”。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几乎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而鼓励那些叛逆孩子想要变得更好,或者更加合作。

你对孩子的积极行为的表扬越来越多了,孩子的叛逆行为已变得越来越少。

强化孩子的积极转变,最好的方式是口头表扬。口头表扬的要点如下:

表扬时的态度要真诚: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叛逆孩子,表扬要具体,比如“我为你准时回家感到高兴”。

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唤醒一个叛逆孩子的信家长必读)-第2张图片

表扬要适可而止:为了避免你的孩子觉得你很虚伪,你对孩子做出了积极评价后就不要再提此事。

表扬要体现对比:让你的孩子准确地知道他现在做的跟以前不一样,为什么现在这样做非常有益而且很重要。

及时表扬:试着在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后,就尽快对他进行表扬。表扬拖得越迟,你通过表扬激励孩子表现令人惬意的行为的动机就会越弱。

表扬要多样化和见机进行:避免每次表扬都说同样的话。

不要吝啬表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他们不愿意随便表扬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消极行为,导致孩子产生更多的消极行为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对于表扬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既要鼓励孩子的努力过程,也要表扬努力的结果。

给口头表扬一个物理载体:试着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表扬簿”,记录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捕捉你做的事情”是非常值得的。

相比较而言及时、真诚的口头表扬比物质表扬更重要。

如果要进行物质表扬,注意要避免出现贿赂的情况,一定要在孩子遵守良好行为的情况下给予奖励。比如用糖果来哄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安静,就会让这个孩子感觉自己需要有一些叛逆行为才有机会获得奖励。

正确的纪律约束建立起规则意识

叛逆的孩子源于三种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家庭里没有纪律约束,孩子无法找到规则的的边界,所以就会产生毫无原则的叛逆。

这种家庭里通常父母太温和而不能回应叛逆孩子的错误行为,因而父母就会失去威信和尊重。而孩子就会变得为所欲为,变得非常自私,而且相当叛逆。

第二种情况是,家里有纪律,但是因为没有人维持纪律。叛逆的孩子在不断试探边界的过程中发现纪律是形同虚设的,从而产生了叛逆行为。

这种家庭里,父母通常会说“如果……那么……”,但是当孩子让“如果”真的发生时,父母却不去实施“那么”的那一部分,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导致了纪律失效,于是孩子也就不再遵守规矩了。

第三种情况是,因为家庭中的纪律设置过于严苛,孩子根本就做不到,于是就产生了叛逆。

这类家庭的期望通常和孩子的年龄、思想不相符,没有做到公平,孩子总是受到无法承受的“打击”,自然就会奋起反抗了。

相应的从纪律角度帮孩子梳理规则意识,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一定要在家庭中建立纪律,并且要设定合理的界线。比如缺失父母教育的留守儿童可能就没有规则可守,又比如一些“高知”家庭,可能又会设置一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纪律,这都不合适。

第二,父母在树立规则方面要说到做到,当“如果”发生的时候,就及时采取“那么”的行动,让规则真正的生效。就我自己的经验教训而言,我就曾经在孩子学习习惯方面设置过不少规则,但是却没有执行好监督,最终被孩子钻了空子。而我现在要吸取教训的就是对二宝坚持执行规则,而对大宝需要重新建立规则。

第三,父母不能武断地要求孩子承担行为后果,没有你有益的引导,后果惩罚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纪律约束千万不能导致产生绝望情绪,而不会产生绝望情绪的纪律约束的核心是关爱和指导。

教给孩子哪些是你能够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也很重要。

但是对于叛逆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从中吸取教训,帮助孩子懂得积极地和他人进行互动,这些都很重要。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