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商榷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假在文言文中)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14日 11:25 浏览: 54

假借是一种造字的方法,指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另一个与它音同音近的字。同时,借用的字与原字的意义毫无关系。由文字假借产生的意义就是假借义。

假借是从语音角度弥补汉字造字方法不足而产生的。因为有些抽象的意义汉字无法用象形会意的方法表达,于是就用同音的字来替代,而文言文中单音节同音字数量众多,又为假借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花”是一个形声字,意为花草。假借为“消费”,如“花钱”。这样,“花草”的“花”是被借字,“花钱”的“花”是假借字,“花”的“消费”义,就是“花”的假借义。

文言文中的虚词,好多是由实词假借而来,虚词的意义也就是假借义了。试举一个“其”字为例。

其,甲骨文金文如下图,

金文2加入丌(jī)表音。

象簸箕形,本义是簸箕,作为“假借义”,有多个义项。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沈复《童趣》)

其:它的。领属性代词。

商榷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假在文言文中)-第1张图片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其: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其:自己。作反身代词。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⑤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或许,你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商榷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假在文言文中)-第2张图片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五)第五课《滕王阁序》注释指瑕

《诗经》里的第一株植物:荇

家,在房子里养猪的地方?并非如此简单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

打通文言文翻译的最后一公里,你需要这四个技巧

TAGS:
最新留言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