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
一、识读《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构成,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二、《史记·五帝本纪》
(一)追慕黄帝
1.皇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集崇德尚武,勤政爱民于一身,统一上古中原诸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
2.炎黄同归一体
神农氏世衰,各诸侯相争,暴虐百姓,使生民陷入战乱,饱受苦难。炎黄两族本就是一家人,本应同心同德。如今各部族相争,早已不复当年盛况。黄帝部族善战,炎帝部族善耕,只要两族一统,就可安定天下,百姓就能免于战乱。
炎黄联盟
,共卫天下安定。
《史记》之开篇记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生平,四千多年前,炎黄合体,诸侯宾从,开创了民族融合、安定一统的上古治世。此后全世界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炎黄子孙
”,这个名字千年不改,万年不变。
(二)追慕虞帝
以忠孝传善天下,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帝二十岁时,就因孝顺而闻名。他走在哪里,美德就在哪里流传。相传一年的时间,舜帝居住的地方就会成为一个小村落;两年,就会成为一个小城邑;三年,就变成了大都城。
百行孝为先
,忠孝传家成为了世代相传的中华家风。
三、《史记·夏本纪》
追慕大禹
大禹会诸侯于会稽。
大禹召集诸侯会盟,共同祭祀天地,是为了:
合为一体,安定家园
。
大禹治国有方,天下安定,于会稽山会盟诸侯,功成而崩,就地安葬于会稽山。
四、《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追慕勾践
会稽山不仅是大禹会盟诸侯的地方,也是他的后世子孙越王勾践被困之地。勾践曾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从一国之君沦为奴仆,时常感慨:“吾终于此乎”!后
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最终灭掉吴国,并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
五、《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追慕廉颇、蔺相如
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先,触动了廉颇,有了
负荆请罪
的千古美谈。司马迁用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感动了我们。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成为千古佳话,也成为了中国美德。
六、《史记·秦始皇本纪》
追慕秦始皇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五子也。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
功过分明
,皇帝始于嬴政,大一统
利益民生
,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也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但秦朝
实施暴政
,二世而亡。
七、《史记·陈涉世家》
追慕陈涉
王侯将相宁有种!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为平民义举立传,把人民当作英雄,敢于用《世家》记述陈胜、吴广的壮举,这是司马迁的史学创造。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胜发难,记述人民英雄始于司马迁《史记》。
八、《史记·孔子世家》
追慕孔子
有人问孔子:黄帝为何能一个人治理百姓三百年之久?
子曰:他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一百年,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一百年,之后人民运用他的教导一百年,所以说黄帝治理了三百年。
孔子被后世尊为“
万世师表
”。
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追慕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汨罗江畔,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眷顾家国,满怀忧愤,理想和志向化作千秋雄文,万古诗章。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他(屈原)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人品高洁,理想崇高,留下
《离骚》
万世传扬。
十、《史记·项羽本纪》
追慕项羽
乌江自刎
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推翻秦朝暴政,是他的
功绩
,但他骄傲而又暴躁,有人才不能善用,是他
失败
的原因。
十一、《大宛列传》
追慕张骞
“凿空”丝绸之路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
张骞凿空,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联通中外的
丝绸之路
。“
凿空
”是司马迁为张骞
独创
的词语,两千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官方的中外交流之路,与世界联通。
十二、历史典故
李陵之祸
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司马迁为其说情,被判
腐刑
。
十三、名言名句
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译:人在水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在民众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状况。
2.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史记·楚世家》
译: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给人以恩惠,从不间断。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译: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译: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5.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译: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不知不觉地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
7.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译: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
8.天下苦秦久矣。
9.士可杀不可辱。
10.抚万民,度四方。
11.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12.书写青史,追慕先贤。
13.天地永恒,青史永新。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5.要敬畏写下的每一个字。
16.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7.青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
18.青史人人可读,人人应读。
19.史官终将离去,青史千年永存。
20.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2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言,成一家之言。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3.《汉书》作者班固对《史记》评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5.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壮游山河,青年立志。在舜和禹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6.历史就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以人民为视角,把人民作为核心才能写出这样精彩的青史,也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青史。
27.“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 文章归档
-
- 2023年10月 (274)
- 2023年9月 (2758)
- 2023年8月 (2838)
- 2023年7月 (2637)
- 2023年6月 (2433)
- 2023年5月 (3416)
- 2023年4月 (3248)
- 2023年3月 (3478)
- 2023年2月 (3105)
- 2023年1月 (3491)
- 2022年12月 (3470)
- 2022年11月 (2403)
- 2022年10月 (2253)
- 2022年9月 (1263)
- 2022年8月 (1298)
- 2022年7月 (1495)
- 2022年6月 (1954)
- 2022年5月 (2930)
- 2022年4月 (2604)
- 2022年3月 (1050)
- 2022年1月 (2774)
- 2021年12月 (2199)
- 2021年11月 (2905)
- 2021年10月 (1319)
- 2021年9月 (1822)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