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8日 07:11 浏览: 168

在世俗化社会里,人其实往往或多或少有心理倾向,尤其是对成功人士更是如此。喜爱的名人,或以文学,或以戏曲、书画、电影什么的,予以记录,描写赞颂,或以口口相传的民谣呀、俚语呀什么的,在民间传唱。同样,对于憎恨或不喜欢的名人,又可能极尽能事揭他的短、曝他的丑,努力去破坏其形象。

而历史上有争议的名人,往往两者都占,比如大家熟悉的晚清名臣曾国藩。

一、富有争议,褒贬不一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1张图片

丑化形象时,更突出其"三角眼"

只要说起中国近代史,曾国藩这个人,无论你喜欢与否,肯定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1851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建立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事,曾国藩也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清廷授权办团练平乱。后来建立湘勇、湘军,在长沙、衡阳练兵时杀人如麻,曾被人送外号"曾剃头"。

后起兵平乱,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击溃太平天国,以及后来流窜于山东河南一带的捻军,但因杀戮了大量的汉民而极力维护了软弱、落后、腐朽的满清帝国的统治,当时就被不少人视为汉奸而唾弃,从而富于争议,到如今,这个逝去百年的人物仍然经受着不绝于耳的赞美与辱骂。

二、中兴名臣,人生赢家

曾国藩官服像

正史中的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卒于1872年3月12日,原名曾子城,被尊为晚清中兴名臣。他也是极为重视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曾穷尽办法寻根问脉,似乎是经过考证,认为其是曾子(曾参)的七十代世孙。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堂的一个耕读之家,由于勤奋好学上进,经过艰苦奋斗,官至正一品,成为广大读书人仰望的目标。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只要是有志气的儒生士子,尤其是有些成就的成功人士,更是讲究立功立德立言,并立志于青史留名。在这些方面,曾国藩一样有着骄人的成就,是人生大赢家。

曾国藩作为当时肩负满清生死存亡的重臣,他的努力、付出、历练、煎熬,以及取得的不世之功和成就,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特别是在为人为官、治家治学的修为上,更为世人所称道。人以一代大儒目之。

而一代大儒的身后,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离奇的故事。

三、笨孩调侃,引为笑谈

曾国藩的成长故事有多个版本,有的是为了损坏他的形象与名声,坊间就流传着“笨小孩”的故事,颇有一些无厘头色彩。

说的是1825年,曾国藩十五岁那年冬天,一次晚饭后,曾子诚要背诵范仲淹的这个千古名篇了。该文也就是全文516字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做知州时,应友人之约撰写。多少年了,都是中学时代语文课本必背篇目之一。

一篇500多字的小文,正常人十几二十遍也差不多能背了,根本用不着反反复复,几十甚至上百遍,一耗几个时辰也背不下来的,足见故事在故意刻画一个笨得出奇的人。

还有传得更邪乎的,说他笨得竟然比不过一个小偷?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潜入他家,先是躲在梁上,再寻机偷窃。那时的人们,一般晚饭后不久就入睡了。那晚,曾家大公子也是背这篇文章。不知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这下,曾公子真的是来了牛脾气,死磕上了,非要一次性把这篇文章背下来不可。

好一番用功,却是几个小时也没有拿下来,搞得那贼人也在他家房梁上躲了那么久,蜷缩着的腿脚早就麻木酸痛的好象不是自己的一样了,却总也逮不着偷东西或溜走的机会。

这时,下面却还不时传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郎朗诵读声,简直令小偷烦透了。这书读的!多好的文呀,被这笨人读得既无感情、也无韵味,不但没有节奏,连基本的语句也不流利,太折磨人了。

小偷实在受不了了,就“扑通”一声从梁上跳了下来。曾国藩被吓一跳,马上丢开书,蜷缩着躲在了墙角。

那人指着曾子诚的鼻子嘲笑讥讽道:“真是笨得可怜,这么笨还念个什么圣贤书呀,读书人的脸简直让你给丢尽了!哼哼哼百来遍了还记不下来,连我听这些遍也早就会背了。你听好了,我背给你听: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先天下之忧…”一口气背完后,气乎乎地推开房门扬长而去。曾公子被这一幕惊到了,过了好久都回不过神来。

也真是的,一个一天到晚除了读书别的啥也不用干的人,竟然连小偷都比不过,怎么可能?可,这“笨小孩”的名声还是在方圆几十里内传了开来。

四、且听且信,辩证对待

这种无厘头的故事当然是难以置信的,谁人杜撰也无必要考证。但,这个说法却相当有名气:不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三部曲提到过,马东玉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大传》中也有述及,连著名文化学者郦波教授也多次在不同的公开场合点评过此事。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2张图片

从曾国藩早年经历和他自己所承认的事实看,他肯定不是个聪慧孩子。可是,他却十分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也不断在克服自身与生俱来的不足,从而走向有别于常人的成功,也可见他绝非等闲之人。

按说在十五岁这个年纪,学习上也不是处于启蒙阶段了,绝对不至于连这样的名篇都不会背诵。谣传者之所以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不选偏僻的文章,就是想揭曾国藩的丑。这一刻意行为,反而使故事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

但传说还是有人信的。因为曾国藩自己也承认,并经常讲自己是个笨人,做事也经常循着笨的方法做事,并坚持做成事,最讲血性、韧劲,往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估计吧,路人之所以这么杜撰,也竟相传诵,自然是相对于左宗棠、李鸿章等天赋很高的人而言的。曾氏所作所为,也恰恰体现了另一种智慧吧。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