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不一而足的足是什么意思)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6日 14:52 浏览: 141

谭梦江

“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腔”,也有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反映的是传统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积淀的文化现象。限于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水平低下,大多数人终生只在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生产生活,信息交流和物资交换的延展能力束缚在不同且很小的半径范围,由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俗和语言特征。这种带有区域特征的语言就是方言以及比方言更小众的土语。

作为流行于益阳这方土地上的益阳腔、益阳话,那些益阳人能说、能懂,而益阳之外的人或是不大能说、不大能懂,或是完全不能说、完全不能懂的,那些跟我们益阳人的吃饭穿衣、衣食住行同样重要,同样须臾不可或缺的方言,带着祖先的传承走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巨变,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日渐向着普通话的“大一统”靠拢。记录它的原貌,正是为这片土地留下自身独特历史文化的一项工作。

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不一而足的足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近期有人特别提到江浙沪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方言,更有被“团灭”(整个被普通话所替代)的趋势。据资料上说这些地域里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对本地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充其量只会听听而已。至于要让他们说说方言,则是几乎比登天还难了。按照这样的势头,到了下个十八岁会怎么样呢?也许连“听懂”都做不到了。既然是听听不懂了,说更是说不出了,那么它不就是要“寿终正寝”了么?就是要完完全全地“销声匿迹”了么?

益阳话的命运如何?只要看看下面我说的这个事实,就能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上面所说并非危言耸听。那就是现在不少的小孩子们,从他们呀呀学语到两三岁上幼儿园(正式上学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大多时候听到的,学习到的都是普通话,而极少是本地方的方言。在他们的语言系统里,先入为主的语言既然是普遍话,待到他们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他们还能刻意地去多学、多说本地方言么?所以我敢肯定地说,也许三五代之后,我们祖祖辈辈说了那么久的那些饱含着独特泥土气息、独特人情风味的方言,就会没几个人再说、没几个人会说、没几个人会去惦记了。

然而,这份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家业”实在是太珍贵了。首先,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比如益阳话里有个“碓臼窝子当帽子——领当不起”的句子。“碓臼窝子”(“臼”,状如帽子的有百十斤重石窝子)是古老的舂米工具,在我们益阳地方被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中期。这话表达一种承受过度恭维的(领当不起)歉意。然而到了今天,我们早就不用“碓臼”来舂米了,这个被运用了不知多少年代的方言也随之被日渐淡忘。

其次,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比如“洞庭湖里买桨桩——落人卡(或‘认贵’)。”这话应该是我们益阳人的“专利”。驾船在茫茫八百里洞庭湖里,荡船的桨桩坏了,就束手无策差点要“喊天”了。幸亏天无绝人之路,碰巧邻船的有个备用的桨桩闲着。而其却是支吾着不愿轻易出手——除非出个大价钱(“卡人”嘛)。怎么办?再多钱也只得认了呀(认贵)。何谓“受制于人”?何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居住在洞庭湖滨的益阳人就是这么体会到的。

再次,它的表达效果具体可感。比如,“把一张嘴巴总是搁在别人身上”“把嘴巴搁到楼梯上去”。前句是说这人总喜欢对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却全不看看、检讨自己。后句意思是别去指望着吃那点东西(或得到别的东西),是根本指望不到的。看看句子里的“搁”字是有着何等的韵味,是如何出神入化地让人玩味!因此人说,有了方言,我们所看到的江南姑娘就不只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单薄形象,而是一个满口说着吴侬软语的俏丽身影了——从这足可以见识到方言奇妙的表达效果。当然,类似的情形还有许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既然如此,努力抢救、整理、宣传方言就是件很迫切、郑重的工作了。本人于是就自不量力地动手做起来了。

把从来只是诉诸口头表达,让听觉来吸收的语言转用文字记录下来,做到“字与话同”“音与字同”,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我们常用到的“说”和“讲”,在益阳话里却一律谓之为“管”(桃江灰山港等地方读“港”)。“下面是请领导管话(讲话)。”“老师管(讲)课管得(讲得)清清楚楚了。”如果让这么一个仅是发音相同,意思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字来硬生生充当,那肯定不行!

再就是,文字里也许就活活地有着那么一个字,它又与益阳话同音,而我却是因才疏学浅,竟全然不知情。因为那实在都是些极其生僻的字,以致从没能把它们归入到益阳话队伍里来。比如“滗”字(益阳话的读音也是“笔”),比如“滗出碗米汤来喝。”“把中药滗出来喝了。”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一来,我所记载下来的益阳话就只能是那些能够用文字表述出来的,并且是在我认知水平、表达能力之内的那些益阳话了。

之外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所收集起来的“益阳话”,既有相当数量的正宗益阳方言,又有一些益阳之外也有的语言,只是搞不清彼此的来龙去脉,就将它们“一视同仁”起来,都纳入益阳话队伍里了。比如“坐冷板凳”“人一走,茶就凉,人在人情在”等等。

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申述的就是,我们这片地方虽说只是中华大地上的小小一隅,然而要网罗这小小一隅里的“益阳话”来,却是海量的。可我所竭尽全力能够记录下来的却不过是九牛一毛,实在是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在此得请各位原谅了。——以上这些话,权且作为《乡言乡语益阳话》的开场白吧!

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不一而足的足是什么意思)-第2张图片

【来源:益阳日报】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