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学而什么不亦乐乎)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02日 18:35 浏览: 100

《论语》开篇第一则,从小很多人就张口就来,上过学的基本都背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了初中和高中,老师有时候还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同学们复习的重要性。等上大学的工作后,朋友相聚经常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但实际上,我们在理解上,已经偏离了孔子的本意。

《论语》开篇第一则【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论语》开篇第一则【管见】

孔子及其弟子的水平不至于这么差:一段话说了三个不相干的事。为此,许多的翻译,诸多的理解其实未点示实质,未明子老夫子的意图。

我个人认为,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其实就是孔子劝别人学习要多注重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陈心志,直明其理,学习就要在一定时候或者经常进行复习,这样做,会让自己很喜悦。但这种喜悦只是内心的情感微澜,还不足以外化为“舞之、蹈之”的行为。

可如果复习时能做到复习旧知识就像见到老朋友,那就是“乐”了。这种快乐是由内而外的,是喜形于色的。这两句话一方面强调了复习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将学习知识当成结识同学一样的快乐心态。

当我们把学习知识当成了结识同学,所复习知识当成同学聚会,当然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态,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苦差事了。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有很多种,下面会再列举三种,虽各有道理,但我仍有不同的看法。既然孔子前两句是谈复习,而且构成了意思上递进关系,下一句就不会不伦不类的突转到讲如何为人处事上。我个人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仍然是讲自己复习的事。我们更宜接受这样的理解,那就是,经过复习,没有新的收获,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发怒,这是一种复习之道,更是作为有品德的学习之人应有的复习之理。这样,三句话围绕一个中心,层层递进,讲明了复习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孔子在其他篇章中也提过“温故而知新”,他认为复习知识,一定要从旧的知识当中有新的收获和新的知识。其实孔子在这里也阐述了这样的意思,只不过,一直以来没被人挖掘出来而已。

所以,根据上面的理解,我更愿意将这一段文字这样翻译:

孔子说:“学了之后能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而复习时能把复习当作)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复习时)如果没有(新的)收获,也不发怒,这不也是君子(复习知识之道)吗?”

你认为呢?有时间不妨思考一下,也许会得出你自己的观点。

《论语》开篇第一则【注释】

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学而什么不亦乐乎)-第1张图片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学而什么不亦乐乎)-第2张图片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论语》开篇第一则【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孔子说:“学了之后能经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有同学从远方来也是件恰恰的事。遇到别人不懂时不嫌弃别人才是君子。”

《论语》开篇第一则【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