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个性寓于共性还是共性寓于个性(共性寓于个性还是个性寓于公性)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24日 07:21 浏览: 71

海边沉思

通常,观察什么观察对象的距离、角度和层面不同,其获得的感知印象也会不同的。换句话说,目的、思路和方式的不同,获致的认知底蕴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若想对人与人群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一般而言,情况和情形都会因观察者的目的、愿望和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人的个性与共性的观察与思考,自然也会因运用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这其中,有惯性思维、探究思维,也有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等等。

拥挤的人群

那么,如果我们想一般性地分析一下人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就不妨从较为理性的距离、角度和层面去剖析。

组合与拆分

人的个性与共性是这么一回事呢?二者的关系又是这么一回事呢?这些与我们一般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怪异的情绪

首先,必须界定一下个性与共性的内涵(概念)。个性与共性都涉及“性”,这里指涉的“性”应指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天生的禀性与后天习得和形塑的禀赋(但不是托马斯·阿奎那所说的“形式与质料”的混合体)。当然,二者互为补充,互为共生,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里所谓的“性”,通常应该是指人性,或人的天性。人性,具有生物性和精神性(其它动物可能只具备前者,不可能具有后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且经过后天(环境与社会以及文化)浸润、形成和矫正的东西。而且,“性”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指涉个性;抽象,指涉共性。

浪漫的个性

由上述可得,我这里所谓的个性,意指一个人所独有的合乎其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特殊性质的属性(即本性)。而共性,则指通过不计其数的个体的类似或相同属性(本性)所呈现的一般性质的属性(即“共相”)。

非正常质疑

进一步,从以上界定可以推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或特征:即共性是个性的一般性质的集合,似乎可以涵盖甚至覆盖诸多个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再严谨一点说,共性所涵盖的只是诸多个性的一般抽象物,不能随意等同于诸多具有鲜活特征的个体的个性。——或者换句话说,江河湖海是由水汇聚,但不能说水就是江河湖海。所以,个性虽呈现千姿百态的特色,其实那都不过是其内在属性(本性)的特殊性状。比如,哭或笑,饥饿感或性欲感,只能属于每一个个体才具有意义,而我们刻意推导出来的哭或笑、饥饿感或性欲感的一般内涵和特征(即抽象物)已经不能等同于那些诸多个体的意蕴了。

一体化狂热

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中的道理,不妨再打个比方:您可以抚摸一株树木,但不能同时抚摸到所有的树木(因为,所有的树木: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再如,您可以拥抱一个人(或几个人),但不能同时拥抱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且不说其数量之巨,也不是任由谁可以囊括得了的。);再比如,您可以居住一套房子(或几套房子),但不能同时居住所有的房子(因为,所有的房子:已经是抽象的概念了。);再如,您可以穿您的衣服,本能穿所有的衣服。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个性寓于共性还是共性寓于个性(共性寓于个性还是个性寓于公性)-第1张图片

十字路口

因此,可以大体上得出两方面结论:1、诸多呈现个性的个体彼此是不可能等同、交融和替代的,只能以特殊的独特性状而存在;2、共性可以涵盖或屏蔽诸多个性;3、而诸多个性尽管常常联为一体,其实彼此是隔膜的

就如同云雾可以覆盖江河湖海,而不是相反;或者说苍穹可以覆盖大地,而不是相反。

流沙

从以上的结论可以引申出许多衍生的东西(诸如人们的感觉、知觉、认知、反应或情绪及其波动,等等。)。比如,古往今来,每一个个体只能淹没和湮灭于茫茫人海之中;人人都恐惧被共性的人海所覆盖,可还是争先恐后地去冲浪、弄潮(举凡人类历史,这方面的人物及其丰烈伟绩和形形色色的故事可真是不胜枚举的);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倾其毕生之力去人前显胜,以彰显特异的自我;磨难、痛苦或绝望也只能由自己承受;而错觉的死亡阴影始终盘旋在头顶,挥之不去,所以,死亡只能是个人的终结之处,与他人无关,即便是被他人残害了,依旧无法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后真相;而愈是如此,就愈发加重了个体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压力,愈发增加了凸显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艰难程度。

失焦的人们

纵然有许多人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似乎已经达到了其人生预期的目标,自我感觉和认知也算是比较满意,尤其是别人的赞扬或肯定,更增强了其自我确定,然而,那其实依然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与“个人”或集体性“虚无主义”不是一回事。因为,其内涵所指不是一个层面和性质。

安静的休憩者

所以,就本质意义而言,来自个体悲剧的源头是无法堵塞或疏浚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默认或苦笑着应对和接受;这或许就是人类社会之所以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奥秘。

挠首的女人

由上面的结论尚可以看出,无论如何稀释、转嫁和夸张,个体悲剧的容忍度和烈度只能阈限于个体体验的“围墙”之内,难以外溢;即使有所渗溢,也只能是抽象的剧本,供人翻阅罢了;况且,戏剧也会很快地过时,被众生所遗忘。这是共性的覆盖效应。这就好比,无论观众如何感同身受,也绝对无法觉知或替代剧中人物的一切的。剧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亦是如此。比如,某皇帝的爱妃薨了,皇帝伤心欲绝,可那个女人不是您的爱妃。

美好的少年

个性意指的个人成千上万,无以计数,其故事也极其丰富多彩,有血有肉。而共性的意指可能就平淡乏味,或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了。

快乐的学习者

然而,共性的张力非常强大,从而令世界的社会景观磅礴无际赓续绵延无穷,且几乎所有的个性必须宾服和服膺共性的支配。

人群之中的人

个性寓于共性还是共性寓于个性(共性寓于个性还是个性寓于公性)-第2张图片

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了共性,个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反之亦然。就如同如果没了江河湖海,涓涓细流也就失去了气象。

古蓝云

宁静的大海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