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姓字取名 > 正文

天龙八部带符号角色名字(天龙八部名字带符号)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4日 08:23 浏览: 40

今年由杨振宁、文咏珊主演的武侠剧《天龙八部》一经开播,便被骂惨了。

豆瓣评分3.6,超一半网友给了一星评价。

网友吐槽:主演团队全员尴尬,剧情设置不合情理,除了画质清晰,这一版的《天龙八部》没有丝毫可取之处。

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2013年,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也曾遭到网友清一色的吐槽。

尽管如此,导演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翻拍金庸小说,观众也一如既往地选择关注。

因为金庸的小说太好看了。

就像大家说的“古龙写不了大侠,金庸写不了浪子”,金庸笔下的人物,都透着浓浓的侠义之气。

但纵观金庸的人生,你会发现,他的笔写得不止是别人,更是自己。

大侠底气,有迹可循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生在“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海宁望族查家。

祖父查文清,是查家最后一位进士,为官清廉,曾任丹阳知县。

1891年4月,丹阳县发生了震惊清廷的“天主教案”。

当地民众发现教 会里埋葬着数十位婴儿,一时民怨四起,愤而烧掉这座教堂。

传教士看到自己的教堂被烧,便向清廷施压,要求严惩带头闹事者。

身为知县的查文清,了解其中缘由,选择无视清廷施加的压力,消极怠工。

哪怕有两位丹阳县民主动站出领罪,查文清也不愿他们承受无端之苦。

“力为民请命,不济则以官殉”,秉持此心的查文清,不仅放了领罪之人,还嘱咐他们和其余纵火者尽快远走高飞。

查文清的壮举为他赢得生前身后名,也深刻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

天龙八部带符号角色名字(天龙八部名字带符号)-第1张图片

金庸父亲查枢卿受查文清影响,一直有颗仁爱之心,对于困难之人,时常施以援手。

开始掌家时,查家有3600亩农田。没过多久,查枢卿便将1000亩上好的田地拿出,作为“义田”分给其他族人。

查枢卿最怕的是收租,他害怕看见佃农穷困潦倒的样子,便根据收成情况,减租甚至免租。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金庸从小便懂得体谅他人。

小时候,金庸家中有一女仆,名唤月云,很早便被家人抵押给了查家。

一日,金庸让月云拿来8只瓷制小白鹅玩耍,却发现一只白鹅的脑袋上有条裂缝,稍微用力,白鹅的脑袋就掉了下来。

生气的金庸刚叫了月云的名字,小丫头就哭着回答:“不是我,不是我打碎的”,同时拿来一根竹尺给金庸,准备接受惩罚。

在那个主贵仆卑的年代,主人打骂丫头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打残打死也不需负任何责任。

可金庸听着月云的哭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在父辈的影响下,小小年纪,金庸便知晓不应当欺负软弱。

所以,他宁可自己哭,也不愿再去斥责月云。

本无济世悬壶之意,但有悲天悯人之心,这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简单的侠义。

有这份慈悲之心,只能说明金庸是个好人。

在日后的岁月里,他多次路见不平、仗义执言,才使得大侠风范尽显。

路见不平一声吼,一事能狂便少年

1937,抗日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海宁,一枚炮弹炸毁了金庸的老家。

“我家本相当富裕,却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毁掉。”

这场战火烧掉了金庸的故宅,但也激起了金庸的侠义之心。

初二时,金庸因和同学一起编撰《献给投考初中者》,才华尽显,被学校选来编写壁报。

1942年的一天,壁报前人头攒动,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阅读一篇名为《爱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爱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五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吐毒汁,还口吐狂言,威吓学生:如果你活得不耐烦了,我就叫你永不超生……”

写此文章的正是金庸,而文中的眼镜蛇则是学校的训育主任沈乃昌。

天龙八部带符号角色名字(天龙八部名字带符号)-第2张图片

平日里,沈乃昌不近情理,对同学诸多干涉。

有学生喜欢下围棋,沈乃昌看到便直接将围棋收走,并斥骂学生“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男女同学间只要稍显亲密一点,他便不问缘由将其开除。

同学们稍有微词,他便指着鼻子大骂:“如果你不想读书,赶紧给我滚!”

金庸早就看不惯训育主任在学校颐指气使的样子,于是趁机写文讽刺。

为此,他被勒令退学。

锦衣华服的生活早已在战火中消散,被退学后,他不止是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面临着没地住、没饭吃的情况。

许多年后,金庸回忆说:“只是年少时的冲动,根本不曾考虑后果。”

然而如果你以为,吃了这个大跟斗,金庸就会就会循规蹈矩,那就大错特错了。

金庸这一生,在开除和差点被开除之间,来来往往。

被退学后,在校长张印通的帮助下,金庸来到衢州继续学习。

没过多久,金庸的意气劲又上来了。

1941年11月,衢州中学发生了针对训育主任杨筠青的学潮。

这次学潮,在衢州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金庸也因积极参与被学校勒令退学。

幸而,时任校长的陈博文很是爱护学生,在他的多方调节下,金庸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

隔年,金庸到中央政治学校学习。

他的成绩一如既往得好,如果他能吸取教训,克制自己,也许不出几年他就能成为国民党“栋梁”了。

只是,他又一次犯“浑”了。

一天,金庸正在校园看书,突然看到几个国民党背景的同学在欺负一位无党派贫穷同学。

看着被打同学孤苦无助的样子,金庸忍不住走上前去,和打人者理论。

争执中,几人来到教务处。

原以为教务处是主持公道的地方,没想老师竟然质疑金庸,怀疑他有“异党”之心,再一次开除了金庸。

接二连三地被开除,金庸的求学生涯不可谓不曲折。

但只要稍微思索,就会发现,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帮助别人,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分毫。

2015年,金庸接受鲁豫采访时说:“不会武功的人也可以有侠气,侠气就是帮助他人”。

路见不平一声吼,哪管狂风和骤雨。

这时的金庸,虽一身正气,却始终像个少年游侠。

随着阅历的增加,他愈发成熟,信仰也愈发清晰坚定。

侠之大者,初心不改

1946年11月,金庸成为《东南日报》的一员,主要负责翻译国际广播里的新闻。

那时的《东南日报》设备简陋,新闻稿只能在线收听,即时翻译。

许多人都对这份工作望而生畏,但金庸却完成得很好。

一起供职《东南日报》的同事于兆文曾说:“国外人英语说得很快,而且由于没有录音设备,所有新闻只能听一遍,查良镛却能将所有内容逐字逐句翻译出来,实在厉害!”

按照这种节奏,只要金庸肯,那么他必然能在《东南日报》站稳脚跟。

可是,仅仅一年,金庸便离开了《东南日报》。

他发现,《东南日报》政治倾向很明显,没有秉持报纸人“说真话,记真事”的原则,一味维护腐败保守的国民党,让他倍感疏离。

不过,他很快找到了和自己合拍的报纸——《大公报》。

1947年10月,《大公报》上海馆公开招聘3名翻译,金庸从2000人中脱颖而出,仅用64分钟就完成了所有考题,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大公报》录取。

“我刚进《大公报》时,它是很正派的、不讲假话的、真正属于知识分子的报纸。”

《大公报》文人论政的传统,与金庸的信仰不谋而合。很快他便立志在这里扎根发芽,挥洒青春。

为此,1948年,当报社准备远赴香港开展新的分部时,即使离乡背井,金庸也应允了。

后来,他不顾报社挽留,愤然离职并创办《明报》,为百姓发声。

而金庸,凭借在《明报》上连载《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多部武侠小说,成为香港鼎鼎大名的武侠大师,也在报业崭露头角。

这时的他,完全可以效仿其他报纸,来维持生活的平静。

然而写了无数英雄的金庸,又怎能在民众最孤苦无助时沉默不语,这不是让笔下英雄耻笑吗?

于是,1962年5月开始,《明报》开始派出所有记者深入饥民一线,将饥民的生存现状呈现给香港民众,并呼吁当局为来港饥民提供援助。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观察到的事实,重现在各位面前。我们亟盼香港当局派人救援!”

金庸的仗义执言,深深刺痛了一些人的心。

有人甚至把炸弹邮寄到金庸办公室。

后来,金庸回忆说:“我当时是拼着性命来做这些事,准备给打死的,结果没打死,还好。”

何之谓侠?

大概就是像金庸这样,无视生死,为国为民。

人生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这一路走来,折腾着实不少。

好好地读着书,明明成绩优异,却一而再、再而三伸张正义,从而被开除。

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同事朋友都认可,偏偏又在最稳定的时间急流勇退。

他善变吗?

恰恰相反。

他太执着,执着自己心中的那份侠义,不向现实做丝毫妥协。

正因为他的执着,他才能在千帆过后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符号。

有人问金庸:“人生应该怎么过?”

金庸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其实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也许无法像金庸一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闹一场,但也能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举手之劳。

比如地铁上的一次仗义执言、洪水中的一碗热饭,疫情中的一声鼓励……

举动虽小,却能给对方带来温暖。

当大侠其实没那么难,多一些仁善,少一分冷漠就够了。

. END .

【文| 改改】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TAGS: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冀ICP备2022013555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